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佁然不动(静止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B.盖竹柏影也(表推测) 秋天漠漠向昏黑(将近,临近)
C.还来就菊花(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多)
D.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B.以其境过清 水尤清冽
C.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客此
D.佁然不动 欣然起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是金陵人,客此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之作,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怀。
B.《答谢中书书》表达了谢中书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苏轼写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
6.根据语境,填写相应的古诗词。(5分)
(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既描写路途中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渔家傲》中描写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诗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它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齐名。
(5)苏轼在《浣溪沙》中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综合性学习。(8分)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写到了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C )(2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