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许多生物善于改变自己的体色:枯叶蝴蝶隐藏了它的美丽,变成了如死灰般枯槁的树叶,为得是不被人发现,保护自己;蜥蜴能在不同的环境下,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为得也是保护自己。自然界中尚且有如此的生物,我们人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还给他们取了一个怪“好听”的名字,——“变色龙”。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1.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作品有《契诃夫小说选》。
2.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1881年俄国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为强化统治,在强化警察制度的同时,也掩人耳目地搞了些法令。可这些警察往往是唱着遵守法律的高调,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勾当。《变色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现实。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筛shāi 逮dǎi(复合词“逮捕”读dài创) 崽zǎi 盛满chéng (shèng,如旺盛) 醋栗lì( “粟”sù) 畜生chù(xù,如畜牧) 乞丐qí gài 魁梧kuí wú 戳chuō 无赖lài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