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6题,约10190字。
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P105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的社会规范思想
李亚琼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孔子所要求的“克己”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一种把“礼”的制度和规范等通过个人修养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仁”则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在抽象的“仁”的概念下,孔子还提出低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忠恕”,还可详细解释为“恭、宽、信、敏、惠”。孔子通过“仁”把行动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进行提升和完善。
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是为了寻求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周礼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所以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周礼的相关规范制度把每一个个体的人都纳入并统摄于这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内,使他们受其引领、指导、熏陶,并最终形成一种有上有下、尊卑森严、各有其位、各司其责的社会秩序,以便达成一种和谐有序的有机社会。孔子把制度化的事物经过“克己复礼”而成为人们自觉自愿去追寻和坚持的思想精神,这和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文化自觉”有些微相似之处,他们都主张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使伦理规范与个人修养及内在的心理需求融为一体。
“仁者爱人”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时应该彼此相爱。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同情,谁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做到了“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孔子并不是要用政治的各种制度或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而是要用伦理来建构政治关系,即在于人的政治教化方面,从而使“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实质达到和谐的统一。
“克己复礼”与“爱人”都是属于伦理道德的领域范畴,只不过“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修身,是人的内在方面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而“爱人”则是外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道德原则和法则。修身与“爱人”的关系是:修身是“爱人”的基础和前提,是必要条件,只有修身才能“爱人”,而“爱人”则是修身的必然结果。这种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自觉性就是人的本质,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
孔子有关“仁”的思想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保守主要表现在他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认为只有“克己复礼”这种符合周礼所肯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够叫作“仁”。并且他还特别强调要贯彻实行宗法制,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认为孝悌是“仁”之本。“爱人”则是它积极的一面,“爱人”表现了对于一般人民的重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亲”及人,由“爱有差等”而“泛爱众”。由“亲亲”而“仁民”,孔子以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为基础,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一种既有严格等级秩序又具有某种博爱的人道主义关系。“博爱”或“泛爱众”作为弟子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最高理想,这一系列思想都顺应了当时奴隶解放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国•东盟博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礼”和“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B.孔子提倡了“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进而周礼得到完善,在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
C.孔子“仁”和“爱人”的思想,均有积极与保守的方面,“爱人”表现了对一般人民的重视,理想境界为“仁民”。
D.“克己复礼”与“爱人”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爱人”是“克己复礼”的基础与前提,两者均是伦理道德范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孔子的思想体系分为“礼”和“仁”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和费孝通倡导的“文化自觉”本质上是相通的。
C.第三段中作者向读者阐述了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强调政治教化以及审美教化。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克己复礼”和“爱人”的内在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仁”的概念范围内,还提出“忠恕”的道德规范思想,具体内容:恭、宽、信、敏、惠。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提升和完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B.“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是用伦理道德来构建人的政治关系,并不是通过政治的各种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
C.修身与“爱人”两者密不可分,只有修身才能“爱人”,而“爱人”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人的本质是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自觉性,即“仁”的思想。
D.孔子“仁”的思想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他强调通过“克己复礼”,贯彻实行宗法制,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他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
二、古代诗文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4~5题。(11分)
入黄溪闻猿①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