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导学案9
- 资源简介:
约8040字。
加工河中心学校部编版七年级上《春》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 ) 钻出( ) 嫩绿( ) 眨眼( ) 酝酿( ) 鸟巢( )
宛转( )蓑衣( ) 稀疏( ) 抖擞( )
水涨起来了( ) 应和( )
他涨红了脸( ) 和平( )
躲藏( ) 和牌( )
宝藏( ) 和药( )
黄晕( ) 和泥( )
头晕(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2)比喻姿态优美。( )
(3)炫耀。(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答: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答:
(二)深层探究
1.作者笔下绘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它们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交流点拨】
答:
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时的感受。
【交流点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