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5410个字。
12 词四首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四首词都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渔家傲•秋思》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
2.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感受词的音韵美。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意蕴。(2)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九年级上册时,我们一起学习了《岳阳楼记》,我们从中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民之情。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他的边塞情怀。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渔家傲•秋思》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刻苦读书,年少有志,26岁中进士,但因直言进谏而不受重用。范仲淹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