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3210字。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2.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掌握“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评价词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对比法及点拨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同中析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语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李清照委婉含蓄、悲戚哀伤的精神世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词的创作背景,准确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3min)
PPT出示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笔下这位绝代词人究竟是谁呢?李清照。我们初中学习过她的哪些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学习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与《声声慢》),体味词人丰富的情感及作品的独特魅力。
2.检查预习(6min)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两首词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请学生介绍词人生平。
(李清照生平: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作学生。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在赵明诚出仕期间,李清照常常以诗词排遣内心的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逝。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于绍兴21年(1151)在临安去世。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展现了她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心灵世界。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