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培优复习资料(8份)
-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古诗文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基础知识.doc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现代文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综合性学习与写作.doc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说明文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议论文阅读.doc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tiáo) 俨然(yán) 间隔(jiān) 语云(yǔ)
B.悄怆(qiāo) 兑命(yuè) 清冽(liè) 为坻(chí)
C.怡然(yǐ) 俶尔(chù) 差互(cī) 幽邃(suì)
D.骈死(pián) 挂罥(juān) 突兀(wū) 叱牛(chì)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柳河东集》
C.《北冥有鱼》——庄子——战国——《庄子集释》
D.《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系向牛头充炭直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能以径寸之本,为宫室、器皿、人物
C.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真无马邪
D.而:隶而从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寻向所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右者椎髻仰面
C.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不足为外人道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6.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全,都)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悄创幽邃(忧伤
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专项突破: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社戏(节选)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河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复习资料: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题
(一)(2016??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一2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2017??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资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