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精练
- 资源简介:
约6030字。
*礼拜二午睡时刻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án lǚ) 墁地(màn)
膝盖(qī) 执拗(niù)
B.麇集(qún) 谛听(dì)
打量(liang) 呵欠(hē)
C.贫瘠(jí) 困乏(fá)
瞅着(chǒu) 流露(lòu)
D.揩拭(kāi) 龟裂(jūn)
拽住(zhuài) 横穿(hènɡ)
解析A项,“膝”应读“xī”;C项,“露”应读“lù”;D项,“横”应读“héng”。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拿起鲜花,趿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
B.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之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C.“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无动于衷地说,“我是他母亲。”
D.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销声匿迹。不时从车窗里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
解析B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此处根据语境应为“安贫若素”。C项,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此处表现的是这位母亲的镇定从容,因此应用“不动声色”。D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与前面的“消失”意思重复,应换为“无影无踪”。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和铁路平行的狭窄的小道上,有几辆牛车拉着一串串碧绿的香蕉。
B. 又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大门轻轻地吱吜一声,在离纱门不远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C. 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作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
D. 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准确地能够知道门锁的高度。
解析A项,“从……上”搭配不当,去掉“从”;B项,成分残缺,在“在离纱门不远”后面加上“的地方”;D项,“准确地能够知道”语序不当,应将“能够”放在“准确”的前面。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