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19080字。
南京市、镇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 ,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 ,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A. 求全责备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B. 虚怀若谷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C. 虚怀若谷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D. 求全责备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所以第一处应填“虚怀若谷”。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辉映,不能形容“歌声”。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所以第二处应填“此起彼伏”。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所以第三处应填“不绝于耳”。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的专栏。
B. 与此同时,一个传承红色传统、励志精武建功为主题的“学旅史、唱旅歌、铸旅魂”活动也在部队蓬勃开展,大力宣扬部队光荣历史,用红军精神引领、感召和激励新一代官兵。
C. 所谓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体现个人品行修养的“私德”,又是彰显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价值目标的“大德”,更是体现社会精神追求的“公德”。
D. 一个人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有益的成员,不光取决于他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还取决于他拥有正确的“三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辨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B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题”;C项,语序不当,“大德”一句与“公德”一句调换; D项,不合逻辑,“能否”与后句两面对一面。故选A。
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