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60字。
第5课词三首(二)
本课话题——逆境
一、从课本中积累
1.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
2.无奈的英雄又一次站在经历了几千年世事沧桑的京口北固亭上,面向苍天,面对着这经过无数次战火洗礼的沉重的土地,除了凭吊那些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以外,还能做些什么?词人似乎看到了上天对于英雄故意的嘲弄!然而,辛弃疾就是辛弃疾,在不能被重用的境遇中,词人却坚定地呼喊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苍劲有力的呼喊,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姿。
二、从历史中积累
正视逆境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司马迁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遭遇逆境时以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反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三、从名言中积累
1.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朗弗罗
2.患难和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3.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尼采
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一、作者简介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作品:《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湖海平生豪气——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被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
作品:诗集《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挑灯看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