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90字。
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本课话题——淡泊名利
一、从课本中积累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主人公处身于烦恼之流,却能在污浊与痛苦中获得生命的灵魂升华。他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以一颗纯洁无染的素心,消解烦恼,摆脱了羁绊,滚滚红尘中永葆淡泊名利之情操。
二、从历史中积累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袖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混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他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他寻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他隐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他披起霞光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香车宝马,他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他曾在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他曾在世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陶渊明,用人生舞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三、从名言中积累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薛宣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海瑞
一、作者简介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不久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作品:代表作《村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五代史阙文》。
二、背景回放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涯。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与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