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ppt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6.1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9 17:20: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6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教案约2440字。
《月迹》教案设计
一、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觑【qù】   倏【shū】   砌【qì】   嫉【jì】   酥【sū】    窗【chuāng】
款【kuǎn】    盈【yíng】    袅【niǎo】    傻【shǎ】    仰【yǎng】  
锨【xiān】    掬【jū】
⒉  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
二、课文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由此也有了很多咏月或借月抒怀的诗词歌赋,大家又哪些关于“月”的诗词积累呢?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欣赏了同学们积累的关于“月”的美好诗句,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三、教学步骤
⒈  提问:文章围绕月亮写了那几件事情呢?
    明确: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线索就是“月”。
⒉  提问: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水中月              银光 、多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⒊  提问: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
⒋  提问: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
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