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100个字。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课题:《一颗小桃树》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一颗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着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2、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教学难点
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矜持、执着、猥琐、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词语。
2.找准文章的线索、结构。
3.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构建动场
由歌词引出文章的内容,童年、梦想、风雨人生。带领学生尽快进入文章的主题,为理解文章的托物言志做好铺垫。
(师深情朗诵)“有过多少明亮的夜晚,理想就化作满天星辰,清光照耀着童年的梦,心中却唱起未来的歌……“孩提时,我们就对美好的未来有着朦胧的向往,可是人在旅途,难免经历风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文——《一棵小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