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211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 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 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换诺言而 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A.萎靡 危言耸听 汇合 B.萎缩 骇人听闻 汇集
C.萎靡 骇人听闻 汇合 D.萎缩 危言耸听 汇集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
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中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在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以其在泰山之东,故名。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是指黄河北岸的魏地。
C.“沛公欲王关中。”——“关中”一般是指战国至秦汉间,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①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②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③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
④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
⑤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A. ②①④⑤③ B. ②④①③⑤ C. ②④①⑤③ D.④①③⑤②
5.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杀人如不能举(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队)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越国以鄙远(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收成不好,荒年)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D.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可以尽豫游之乐(巡游)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