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280个字。
灯笼
备课组:初二年级组执笔:赵艳菊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技能目标: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德育目标:1.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体会作者的抗日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学习揣摩文章句子含义。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2、感知梳理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本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一、 德育专题:
校园里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真不少:乱扔垃圾、乱倒饭菜、乱扔纸屑、乱写乱画等。特别严重的是,很多同学乱踩草坪,习以为常,至今已有几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变成了寸草不长的黄土地,要是每人人都放纵这种破坏环保的行为,用不了多久,绿草坪就会变成灰尘滚滚的黄土地,整洁的校园就会变成肮脏腻人的污浊地。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2、明确目标
(1)解决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2)整体感知内容,理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