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 资源简介:
约9570字。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分)
(2)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春冬之时, , 。(郦道元《三峡》)(2分)
(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2分)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ò( )。
(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 ),青丝变白发。
(4)又说:“群居终日,yán bù jí yì( ),好行小慧,难矣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秋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这只能是一种奢望。
B.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革命老区搜集文物。
C.《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独特的董子街、黑陶的工艺精致、科技领先的太阳谷、风光旖旎的长河公园,都是她靓丽的城市名片。(把“黑陶的工艺精致”改为“工艺精致的黑陶”)
B.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删去“在”和“中”)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作为一档电视相亲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家喻户晓,它的主要观众是为适婚男女青年而打造的。(删去“为”)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自2017年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面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2)以“朗读”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2分)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8.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纯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