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4350字。
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说明:
1、考查范围为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二单元,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考号、姓名、班级,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15小题45分)
一、文化常识(6分,每小题3分共6分)
1.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从格律上看,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又叫古风,它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在字数、句数、押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律诗和绝句就是常见的近体诗形式。
B.以意逆志是说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有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词作方面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其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写下了不少精美的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类文章,如《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D.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B.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D.陆游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赏析(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第3小题。
拟行路难 (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二句作者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从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B.第三句中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C.第五、六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让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D.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第4小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