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29 15:52:4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70个字。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在教学中开展对《诗经》的详细解读,但有必要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这千年前诗歌的魅力,以及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为他们将来自己去了解、熟悉这部书籍奠定基础。
  我的设计首先从《诗经》的特点入手。在课后补充的材料中,简略地提到了“《诗经》六义”,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再从《关雎》首句开始,引入文本。而课后练习中反复强调了《诗经》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这当然是为了重复咏唱的需要,但诗歌中重复出现的诗句强调了什么情感,在相似的诗句中不同的词语又表达了什么含义,这恰恰是诗歌的内涵所在。以此为切入点,不仅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诗经》的特点、掌握字句含义,也可以真切地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而《诗经》的时代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变化时代,随着周王室的东迁,中国进入了与周围少数民族碰撞、融合的时期。而此时,孔子提出尊奉礼乐的主张,也是为了维护华夏传统的礼仪社会。《关雎》为《诗经》“四始”之首,其中自然也能有这种道德上的追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孔子“思无邪”的评价,对两首诗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道德准则,这对他们现在的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
  同时,诗歌的翻译也是教学的要求之一。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翻译,郭沫若式散文化的翻译,程俊英与袁梅的翻译均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但前者重环境,后者重细节。这些翻译都作为例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翻译。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重点)
  2、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及后世评述,了解当时的爱情观与人文观。(难点)
  三、教学准备:
  熟读两首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六篇为笙歌,有目无篇,故实际有诗305篇,又被称为“诗三百”)
  朱自清先生说“诗的源头是歌谣。……‘诗言志’是一句古话,……那‘志’问题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诗经》源自于古代的歌谣,但编辑者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来收集歌谣,这恰恰与儒家的思想相适应,《诗经》也就成了儒家的经典。传说《诗经》正是经过孔子删改而成,但并无实据,但孔子的确是把《诗经》当作自己的教材的。他曾经反复要求自己的儿子孔鲤学《诗经》。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