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微时评(4份)
- 资源简介:
微时评
.微时评之现实与梦想.doc
微时评之大学生自我保洁.docx
微时评之说高考.doc
微时评之再说雾霾.docx
常俊曙一个北大保安的学者梦
采访这两天,常俊曙一直穿着白色的衣服鞋子裤子,戴一副半框眼睛,对人总是客客气气,说起话来文绉绉的透,着“书生气”。就像父亲对他的评价的那样,他一直以来都像个学生。这或许源于,他除去大学毕业后的短暂创业、打工外就一直生活在学校里面,而这种选择源于他的学者梦。
记者问他作家和学者哪个更符合他对自己的期望,他说是学者。出版《碎步流年》只是想完成他的一个心愿,他更想要做学问,教书育人。而做学问,就一定要去高校,想进入高校就必须考研。他考了5次研究生均未考上,其中3次报考的北大。而立之年的他回首当初,觉得自己有些偏执,“但时光不能倒流,以我当时的成熟度,只能做那样的选择,经历了才能成长。”
应试教育与学者梦
他的学者梦最早可以追溯到高中,那时他遇见了田帅军老师。田老师以“立人”、“启蒙”为教学理念,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中探索素质教育的人。他在田老师的一次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演讲后,主动结识了田老师,“演讲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很吸引我。”
田老师在采访中说,常俊曙那时候很喜欢鲁迅,他向俊曙推荐了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也是在那时,常俊曙表现出了对北大的向往,但根据他的平时成绩,田老师知道他能考上的可能几乎没有。
在北大未名湖边采访他时,除了学者梦,他聊得最多的就是他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他初中时,全国在推广素质教育,而实际课业却十分繁重。他所在的那所学校每周只休息小半天,一个月才休息一整天。
……
南昌大学推“学生自主保洁”引争议
撤掉保洁员,让学生自行维护寝室楼道卫生,南昌大学的学生“自主保洁”新政全面推行一周即遭遇重挫,学生的反应强烈,楼道垃圾成堆,厕所堵塞,恶臭扑鼻,甚至发生男生打扫女生厕所,女生扫男生厕所的乱象。尽管保洁可获勤工俭学补贴,但学生并不买账,“这不是钱的问题,一个月给我五千我都不会去淘粪,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厕所的。”
在南昌大学官微最近的跟帖评论里,几乎全是学生对“自主保洁”的吐槽,有同学质疑,如果校方执意推行“自主保洁”,校领导应该起带头作用,“应该把行政楼和教学楼保洁员也撤掉,换作由校领导和校长自行保洁”。除472名学生联名上书校长表达反对意见外,南昌大学的学生还在微博上发起了“帮昌大校长上头条”话题。
校长周创兵表示,推行自主保洁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学生通过劳动懂得艰辛、分享成果、学会协作,增强劳动观念、锤炼意志等;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让学生在人格方面变得更加健全,素质修养更完善。他坦承,“学生自主保洁”之所以引起争议,除了部分师生认识不到位,还与学校管理部门与学院班级衔接不到位有关,但并不会因此中断自主保洁这项活动。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就在南昌大学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期间,有保洁阿姨悄然出现在南昌大学部分学生宿舍,目前尚不清楚是由教师
……
本期微时评导读与思考:
考试是中国的国粹,古时考试而至于科举可谓登峰造极,三榜出身是多少举子苦苦追求的目标。现在社会上各种考试层出不穷,考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而不死是为神。但对于如今的高考,有各种声音,你怎么看考试给你带来的酸甜苦辣?
考而不死是为神
老舍
考试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而把脑子严格地分成若干小块块。一块装历史,一块装化学,一块……
比如早半天考代数,下午考历史,在午饭的前后你得把脑子放在两个抽屉里,中间连一点缝子也没有才行。设若你把X+Y和一八二八弄到一处,或者找唐朝的指数,你的分数恐怕是要在二十上下。你要晓得,状元得来个一百分呀。得这么着:上午,你的一切得是代数,仿佛连你是黄帝的子孙,和姓字名谁,全根本不晓得。你就像刚由方程式里钻出来,全身的血脉都是X和Y。赶到刚一交卷,你立刻成了历史,像从来没听说过代数是什么。亚力山大,秦始皇等就是你的爱人,连他们的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时都知道。代数与历史千万别联宗,也别默想二者的有无关系,你是赴考呀,赴考的期间你别自居为人
……
雾霾批判书
杨文丰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恩格斯
一、“雾霾恐惧症”在全社会漫延
癸巳的立春,北京,又被浓浓的雾霾严实覆盖。春,被挡在城外。这个春天,最不能算作春天,中国国土的许多版图,都被锁入雾霾。雾霾内,是大地上艰于呼吸的人。
被雾霾包裹的人,如被驱赶入疑似的夜,尽管雾霾在本质上不是夜,却比莫测的夜更凝重。
被迫入雾霾的人,还如囚入笼中之豹,这样的人能不被怜悯吗?
血红的太阳还未完全西沉,天安门上伟人像犀利的眼睛已看不到纪念堂里沉睡的肃穆。夜来月亮隐约,街灯迷蒙。人们除感觉空气的异味,还感觉沉闷、压抑、烦躁,生出深重的恐惧。
早些时候,许多人是不明白雾霾就里的,还以为置身于仙山雾阁。
然而今日,无论雾霾来不来,民众都心有恐惧,国人有谁不是“雾霾恐惧场”中人?有谁不罹患“雾霾恐惧症”?
我们的社会,步入了“雾霾恐惧场”,生存伦理开始坍塌。
今天看见雾,你会窃想这是不是雾霾?雾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都怕见的草绳。见到雾霾,你会想象这是空中在浮无数纸钱。朦胧月色,被疑是雾霾来了。日前,我与北京朋友通电话,他说现在已不敢张大嘴呼吸,就别说深呼吸了。真可谓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了。
帕斯卡说,那无限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惧。你我恐惧,与不知道何处才是茫茫雾霾的边界有关。
在那农业社会,谁会有这样的恐惧呢?
无知者无畏,看来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本科攻读的是农业气象学专业,气象学家算是“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