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古代诗歌阅读(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16 14:34: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30字。
  古代诗歌阅读(曲)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
  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
  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1.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B.“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C.“船,休放转;杯,休放浅”的意思是虽夜深路远,却不愿划船返回,还劝友人继续饮酒。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2. 请分析“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②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鹭为友。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
  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
  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
  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理想。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二首(其一)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①,山容痩,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漂泊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髙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第四、五两句移情入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样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 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2.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