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36(微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730个字。
课题名称 《台阶》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下)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的要求中指出:“欣赏美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独特而富有创造力的。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读者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对父亲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懂身边平凡朴素的父亲和那份被你忽略甚至误解的父爱。
二、教材分析
《台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一个父亲的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爱的父亲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透过细节的描写,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作品以长长的高高的台阶隐喻父亲艰难的一生,也阐明了父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感情委婉含蓄,语言优美。
三、学情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而基础较差的必须要提前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最大难题把握细节描写
3.学生遇到难题时采用引导、合作、讨论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2.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过程和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2.联系生活,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关爱父亲。
重点 难点
本文作为小说,以塑造“父亲”人物形象为中心,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离不开细腻的描写。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思考、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的性格特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
让学生联系生活,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