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620个字。
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
——《老王》课堂设计
[我解读]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过写与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来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仅如此,还可看出“我”或“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从深层次讲,这是不幸者对厄运中的人的爱,也是厄运中的人对不幸者的爱,这是人间至情之爱。
一般记叙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线索、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等,本篇文章可以有独特的设计,它是记叙文中的散文,我们可以从把握文本的情感入手,探索文章的内涵,由于杨绛先生文字平淡之中见真情,她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具体地说,是充满了一种力图以喜剧精神压倒悲剧精神的努力。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记忆,减弱沉重的精神压力。对生活中存在的悲剧,只是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丝毫看不到抱怨和泄愤的企图。杨绛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在艺术上,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结构安排比较机智,开合自如,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昕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人隐忍的感觉。(以上文字查阅资料选自网络)基于此,我准备了三个资料:背景资料介绍,回民葬礼资料,与本文有关的作者文字资料,帮助理解文章内涵,做了下面的教学设计,准备深度挖掘文本内涵。
[我设计]
1、教学目标:
走进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
走进作者,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走进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
难点:走进作者,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学方法:
(1)朗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研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点拨法-结合资料,点拨挖掘。
5、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问大家,学习新的课文要做哪些准备?
生:熟读课文,了解背景,学习生字词。
师:有同学补充吗?
生:了解作者的情感。
师:老师也做了准备,黑板上写了老王与杨绛,还准备了杨绛的资料。看来要学好一篇课文,得做充分的准备。
二、情境激思,导入新课
(屏显资料:回民的葬礼。)
师:今天我们从一个略显严肃的话题谈起,请大家小声阅读幻灯片上的文字:一位教徒归真(逝世)后,通常被迅速送往清真寺或坟场里的遗体停放处;稍后,教亲(最好是其至亲)便以清水将遗体洗涤干净用白布将其自顶至踵包裹妥当;然后,举行赞礼;完成后,即进行土葬。请大家理一理一个回民的葬礼有哪些特殊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