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11 21:50: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3650字。

  2018-2019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增强社会认同,加速社会融合
  庄西真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尽快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最终构建出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社会体系。其中,在实现社会现代化转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城市化进程。
  传统乡土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为轴心、以家族或宗族的形式聚集扎根在边界清晰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村落共同体。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与接触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失地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新市民与城市原有市民之间由此产生更多交集。一般而言,转型适应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即同化、融合、分化和边缘化。对于转型社会的发展而言,融合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形态。社会融合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和心理层面。对于社会融合而言,最关键的应该是心理层面的融合。而要达到心理层面的融合。实现彼此之间的社会认同是基本前提。
  对于新市民而言,社会认同意味着必须明白“我是谁”,对自己的新身份、新角色要有一个基本认知,要认识到自己是属于城市的一分子,进而思考如何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城市社会。对于原有市民而言,社会认同意味着要了解新市民的文化与习惯,并从心理上认可他们、接纳他们。就目前来看,新市民的社会认同仍然比较模糊。一方面,大部分新市民无法忘记原有身份,对新身份时常产生一定的剥离感,导致社会认同更多的是以一种“内卷化”的关系认同存在着,新市民的交往范围大多局限在原有群体之中,缺乏与外界的交往。另一方面,原有市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仍然把新市民看作“他者”或者“局外人”,没有形成对新市民的广泛认同。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促进新老市民之间的交往,使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深入了解,实现社会认同,进而加速社会融合的进程。只有新老居民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彼此接纳以及社会认同。社会教育恰恰可以发挥这样一种交往平台和媒介的作用。由于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它并不会区分新老市民的身份,所以通过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新老市民之间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彼此之间的认同,最终促进社会融合的实现。
  (摘编自庄西真《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教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地农民在进城成为新市民之后仍继续以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居住在城市生活。
  B. 在新市民与城市原有市民之间交集上,我们要避免产生分化和边缘化的结果。
  C. 在目前,因为种种原因新市民大多并没有能够融入到城市原有市民的圈子里。
  D. 社会教育可增强新市民和原有市民的交往互助以及社会认同,加速社会融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指出加强社会融合的现实背景,接着说社会认同是心理融合的前提。
  B. 本文重点阐述了城市化中新市民与原有市民之间的心理层面的融合的问题。
  C. 第三段“一方面”“另一方面”处采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社会认同问题的严重。
  D. 第四段指出解决新老市民之间社会认同问题的关键后,又提出了具体办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老市民的心理层面的融合对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具有决定性作用。
  B.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如果没有明确的城市市民角色意识,那么就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C.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老市民间存在隔阂而没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根源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作为。
  D.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如果新老市民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就能彼此接纳,实现社会认同。
  【答案】1. A    2. C    3.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一天是哪一天
  杨晓东
  那一天是哪一天?我不能准确地记起,只记得入冬后一个静谧的晚上,油灯上的灯花瘦了又长,长满了又瘦;火妒里的火苗一闪一闪,温暖舒适。我趴在简易的饭桌上,歪歪扭扭地在本子上写下当天学的生字。母亲衲着鞋底,油灯在偏我的方向放着。突然,她停下了手中的针线,轻声地问我:“我的名字怎么写?”我刚随手在语文课本上写下一个“黄”字,母亲就连忙说:“怎么在课本上乱画,找个用过的本子,在背面写。”于是,我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