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7 12:23: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340字。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
  考点19 形象5颗星
  考点20 语言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
  张咏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
  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
  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
  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道,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作了铺垫。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入,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2. 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