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60字。
文言文化常识
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
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状”,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状”的一种变体。其特点是:只记逸事,力求典型,以两三件事写人,所写详实,一般只褒不贬。
B.用于自谦的词,称为谦词,如愚、拙、鄙等;用于对他人敬意的词,称为敬词,如拜、奉、敬等。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不才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
C.“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如拜、除、征、辟、荐、举、擢、迁、谪、黜、去等。其中,转、移、调、徙、拔擢指官职调动,“黜”与“罢、免、解、夺”都是免去官职。
D.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官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跟上,男爵最小。《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的“伯”就是爵位。
3、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
A.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