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新增分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连贯——前瞻后顾,上联下串
- 资源简介:
约14970字。
专题三语言连贯
——前瞻后顾,上联下串
考点要求 语言表达连贯 E
简释:“连贯”是指语言表达须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流畅,呼应自然,音调和谐,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答案 D
答题提示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②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再看③,③中的词语“遗址”,与横线后面的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D。
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 A
答题提示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有插柳条的习俗。后面六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故选A。
3.(2017•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