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江苏讲义:拉分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46970字。
拉分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9年来,论述类文本一直是高考江苏卷每年必考的内容。这种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本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经过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论述类文本已有所了解,但是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答题也比较困难。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重点放在如何快速读懂选文、准确分析题干要求和准确答题上。
第1讲 论述类文本高效读文2步骤
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年选文都凸显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持之有据的良好文风,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以及条分缕析的表述能力,2018年所选文本《中国建筑的希望》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考生初读文章不能理清文本思路、把握中心论题,建议重新阅读文本,从而确认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建议在不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答题,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为使考生能更好地作答论述类文本,我们设计了“高效读文2步骤”,具体如下:
一、析文章之“目”——分析标题,揣测文章论述中心
考生看到试题文本后,首先要看标题并对标题加以分析,因为标题能或隐或现地显示论述中心。所选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有的标题不是,只是选文论述中心的缘起。因而理解标题,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而2017年的考试文本《从脸谱说起》,由标题可知文章论述的中心不是“脸谱”,通读文章后方知:文章论述的中心是“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考生如果能够理解标题,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
二、理文章之“脉”——把握论点,理清文章论述思路
在这一步中,要注意根据论述类文本特征,把握文本中心论题(或分论点),阅读时随手用笔圈出关键句,特别是中心句,最终理清论述思路。
(1)论述类文本行文特征: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阅读时,我们就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文体特征,大致清楚开头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论点);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题(论点);结尾的结论部分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2)快速把握中心论题(或论点)的方法:论述类文本的每个段落一般都或明或暗有一个中心句,应明确本段所要论述的中心,而论述中心有时往往是命题源。这些中心句位置各有不同,有的在段首,有的可能在段落中间,有的或许在段尾,这些都要考生根据段落的主要内容来判定。确认后,边读边随手圈出,这样可以帮助考生精准把握文本中心、理清文本论述思路,并提高答题速度,保证答题的准确性、严密性。
[典题示范]
(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①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