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3320字。
马渡初级中学2019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 文
命题者:文轩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暄/喧闹 胡诌/达州 谀辞/坐收鱼利 称职/称体裁衣
B.脊梁/贫瘠 追溯/洗漱 咀嚼/咬文嚼字 侍奉/恃才傲物
C.提纲/题款 渎职/案牍 奢靡/糜烂不堪 静谧/秘而不宣
D.炼达/操练 麦穗/深邃 窥伺/伺机而动 拖累/危若累卵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B.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C.小茗同学写的这篇作文,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矫揉造作地表达了母亲对她的爱以及父母之间的感情,值得大家学习。
D.做学问和做研究工作勇往直前,应该一意孤行,不怕失败,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成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B.成都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C.电子工业能不能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为了争取高速度发展,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⑤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⑤ D.③①④⑤②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等,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5.下列不能作为给“中国茶道”下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实践中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C.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