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格”说到“圆融”——语文课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5 10:58:2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00字。根据钱梦龙老师4月2日在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讲座时提纲及听课笔记整理。
从“方格”说到“圆融”——语文课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主讲:钱梦龙 时间:2006年4月2日
一、释题
“方格”:教育的应试体制对教学限制、束缚。
“圆融”: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方格”之内的“圆融”:在应试体制下游刃有余地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从理论上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愈高,应试能力也必然愈强。可事实往往并不如此。
问题在于: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应试能力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不让学生在考试中落后?(认识误区:只有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新课标”的制订为解决问题指出了方向,但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实看,似乎离开问题的解决尚有较大距离。
 形形色色的无效教学:
1、瞄准考试,苦苦操练,读写能力,每况愈下。
2、问问答答,热热闹闹,套路陈旧,思维僵化。
3、死抠课文,画地自限,烦琐分析,劳而无功。
4、引经据典,主义先行,食洋不化,离土伤根。
5、电脑操作,手忙脚乱,以图代读,架空文本。
以上五种无效教学,第4、5种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倾向。正确解读新课程的某些关键词,有助于纠正这些倾向,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二、新课程关键词解读
1、“语文素养”
(1)尽管“语文素养”是新课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但至今尚无权威性的确切界定。
(2)“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给它界定时不能无视“语文的”这个限制语的存在。“语文素养”的大致边界: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语文能力(包括敏锐的语感);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