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段(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7题,约20160字。
北京师大二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段
语文必修2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 甲 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兴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融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那富丽堂皇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qīng),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héng)行霸道、凶残暴谑的妖魔, 乙 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zhēng)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 丙 。像“三调芭蕉扇”写铁扇公主的失子之痛;牛魔王的喜新厌旧;铁扇公主在假丈夫面前所表现的百般无奈,万种风情;玉面公主在真丈夫面前的恃宠撒(sǎ)娇,吃醋使泼,真是分不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写幻还是写真。
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自有其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 ① ;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 ② 。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 ③ 。然而,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仙卿(qīng) 龙宫冥府 B. 横(héng)行霸道 融于一炉
C. 挣(zhēng)脱束缚 人间朝廷 D. 恃宠撒(sǎ)娇 凶残暴谑
2.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变幻 隐喻 事故
B. 变幻 隐寓 世故
C. 变换 隐寓 事故
D. 变换 隐喻 世故
3. 文中四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B. 翻云覆雨 C. 惊心动魄 D. 富丽堂皇
4. 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 ①: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②: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③:从“幻”转化为“真”
B. ①: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②: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③:从“幻”转化为“真”
C. ①: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②: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③:从“真”转化为“幻”
D. ①: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②: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③:从“真”转化为“幻”
【答案】1. A 2. B 3. B 4.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B项,“融于一炉”的“融”应为“熔”,“熔于一炉”是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C项,“挣脱束缚”的“挣”应读zhèng,“挣脱”意思是“奋力摆脱”。D项,“侍宠撒娇”的“撒”应读sā;“凶残暴谑”的“谑”应为“虐”,“暴虐”指凶恶残酷。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变换”,用同类之物交换或代替,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由一种换成另一种;“变幻”,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化。甲处,是说《西游记》中塑造的形象,从“似人似怪,神通广大”“莫测”可知,这里强调其变化,应使用“变幻”。“隐喻”,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隐寓”,隐含,暗中包含。乙处,是说“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谑的妖魔”隐含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应使用“隐寓”。“事故”指意外的坏事,如损失或灾祸;“世故”是指待人接物的经验丰富。丙处,是说小说中的神魔都通晓世俗人情,应使用“世故”。故选B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B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贬义词。文中是说《西游记》中的故事“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兴妖除怪”,不合语境,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本领高强,能够翻动天空的云和雨,望文生义。A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C项,“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D项,“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 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ACD三项成语使用正确。故选B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三句话让考生进行排序,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此处说的是“保持其形貌和习性”,后面列举的事例应突出动植物的习性,这就确定了“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这一句;第二处,前面说“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此处应是填写动植物的性格,由此确定“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这一句;第三处,前面说“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前面说动植物具有“神性”,后面应是“神性”的表现,这就确定“从‘真’转化为‘幻’”,故选D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这四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B.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