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740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
李 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 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②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起势不凡。“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
C.“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D.“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解析:选B。B项,颔联除了写寻找过程的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寻找过程中的乐趣。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刻画形象:①“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②“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③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
思想感情:①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②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③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漫 感①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C.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剑和箫,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表明诗人希望用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解析:选C。C项,“它们的寓意是一样的”有误,后诗更侧重于诗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题组一 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
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
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