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740字。
高考语用新题型集训(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路________,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 )。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________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的意思,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已________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扶摇而上 历历在目 顶礼膜拜 栉风沐雨
B.拾级而上 赫然在目 顶礼膜拜 风吹雨打
C.拾级而上 历历在目 毕恭毕敬 栉风沐雨
D.扶摇而上 赫然在目 毕恭毕敬 风吹雨打
解析:选B。扶摇而上:仕途得志或飞快上升。拾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赫然在目: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顶礼膜拜: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毕恭毕敬:十分地认真和尊敬,形容态度很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风吹雨打: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有时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或比喻恶势力对弱势群体的迫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
B.树皮摸得油光归功于游客
C.游人已把树皮摸得油光
D.游人不时摸着油光的树皮
解析:选A。根据前面语句写的是“树”,可以选填“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B.哪怕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也算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C.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高达百岁之巨,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D.衡王刻字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同时也希冀自己长寿百岁
解析:选A。B项,关联词不当。C项,句式杂糅,删去“之巨”。D项,不合逻辑,先希冀百岁,再向百姓摆威风。
高考语用新题型集训(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一个没有记忆疲劳的年份。
为了确保行程顺利,斯文·赫定在驼队组成人员上________:罗布人、维吾尔族人、哥萨克警卫。
东北季风,总会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光临罗布荒原。后半夜,一场暴风________,向导在风中迷了路。似乎是一种天意,他为了避风,闯入了另一个遗址,这个遗址里有一座塔,还有一片比白天路经的废墟规格更高的房屋遗址,而且遍地散落着木板、古钱和雕刻品。________的是,( )。
向导回去寻找铁铲的那段时间,斯文·赫定一次次________着,形同热锅上的蚂蚁。第二天黄昏,当向导带着意外收获——两块木板赶上南行的队伍时,苦苦等待的斯文·赫定惊呆了,探险家的直觉告诉他,这些精美的木雕,属于上一个千年的佛教文明,是某个来去无踪的神秘古国邀请探险家来访的国书。向导发现的一定是一座沙埋古城,自己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揭开塔克拉玛干沙漠文明之谜的人。但只够维持两天的饮用水,他控制住了情绪的激动,对这片遗址的强烈悬念,留到了第二年冬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处心积虑 如期而至 不可捉摸 魂牵梦萦
B.煞费苦心如约而至不可捉摸翘首期盼
C.煞费苦心如期而至不可思议翘首期盼
D.处心积虑如约而至不可思议魂牵梦萦
解析:选C。第一组:“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第二组:“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准时到来。“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第三组:“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第四组:“翘首期盼”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