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3140字。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饮茶因态度、方式不同,而有趣味上的差异。在古人看来,最属高格的,便是清灵、淡泊的雅趣,及对茶通灵般的体味。就此而言,饮茶便与文人士大夫们对超凡脱俗生活及闲散优雅情致的一般所求颇相吻合。
②饮茶之所以有这样的性能,又是与古人对茶本身的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茶生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而秉清灵、玄幽之禀性。在古人对各种植物的推崇中,如果说于其他花木的偏爱,还多重于它们与人世之情操、情绪的投合上,那么对茶的钟爱,则是由于发现了它固有的脱逸超然的情趣,更合于归顺自然的心理。古人以为“茶于草木为最灵矣”,是“草木之仙骨”,“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宋人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古人诗词中咏茶者,多是能体悟个中三昧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又有李白“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等等。
③古人这就很自然地多将茶置于其他饮料之上。张载“芳茶冠六清”之语,即指茶要更优胜于水、浆、醴、凉、医、酏等六种饮料。特别是,古人又常将茶视为酒的对立面,相比之下,酒投合、激发人的世俗欲望,而茶则涤除、消停人的这一欲望;酒多与混沌、冲乱的心智相连,茶则导人趋于清明、爽远,因而就有以茶醒酒、消酒之事。皎然曾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内有“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举茶而抑酒,并讥笑陶渊明嗜酒装风雅的情态,因其根本不知还有更为清高的茶在。
④这样,饮茶的情趣便实际上与人的性灵相关,由茶及人,或由人及茶。进而,就茶固有的品性论,它又在饮用中成了“高人”与俗人的界分。再进一步,在佛徒们那里,饮茶就往往与禅悟联系在一起。
⑤由此,文人士大夫们最为推崇品饮时的清趣、雅尚。为取得这样的效果,他们一般反对常俗的饮法,即在茶中掺以刺激性的作料,或煮之过老,或大腹痛饮。蔡襄以为在贡茶中掺入龙脑等香料会夺茶性之真。陈点慧以为,“淡者”是品茶之正道;黄庭坚将茶中兑盐看作如“勾贼破家,滑窍走水”;冒襄也以此为“鄙俗”,会害其清淡。
⑥为与茶性的冲淡、清和相投合,古人喝茶很讲究环境。在室门内,则需凉台静屋、明窗曲几之类,而尤以野趣为好。或处林竹之荫,或会泉石之间,或对暮日春阳,或沐清风朗月。
⑦茶之作为一种雅事,也是和其他雅事相通的,都由同一性灵发之。因而,饮茶时辅以其他雅事是可以更助清兴的,比如品茶与赋诗。
(黄卓越《饮茶的性情与境界》,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看重清灵淡泊的雅趣,而饮茶便非常契合文人士大夫对这种雅趣的体味追求。
B.宋人宋子安给予茶很高品评,古人对植物的推崇中对茶的特别钟爱,由此可见一斑。
C.古人将茶置于其他饮料之上,常视其为酒的对立面,有以茶醒酒、消酒之事。
*D.古人饮茶往往与禅悟联系在一起,既推崇品饮雅趣,也讲究环境,辅以其他雅事。
【是“在佛徒们那里”,才“往往与禅悟联系在一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行文先谈论古人对茶的认识、饮茶的态度方式,进而谈及饮茶的雅趣雅事。
B.文章在论证观点方面,多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引用众多文人诗文语句,丰富印证。
*C.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了茶酒之别,阐明饮茶才是清高之举,而饮酒俗不可耐。
D.第五段铺排例举不同的饮茶方式,论述常俗饮法破坏茶性,影响品饮时的清趣雅尚。
【“饮茶才是清高之举,而饮酒俗不可耐”错,饮酒也有雅兴之时,饮酒激发世俗欲望,但不能简单定义饮酒俗不可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饮茶中最属高格的清灵、淡泊的雅趣,及对茶通灵般的体味,来自饮茶态度、方式上的恰当选择。
B.古人推崇各种植物,其中偏爱其他花木,是由于这些花木的特质对于人的情感的引导;而钟爱茶,则是由于它能折射人们的情绪和性情。
C.古之咏茶者,能体悟茶本身脱逸超然特质的不仅有韦应物和李白。德祥“寂寞南山下,茶烟出树林”、颜真卿“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也属此类。
*D.就茶固有的品性论,饮用中就有了“高人”与俗人的界分。苏轼诗“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便是这种观念的表述。
【A.说“对茶通灵般的体味”属于趣味,来自饮茶态度、方式的选择,于文意不合。B.偏爱其他花木,是由于这些花木能折射人们的情绪和性情;而钟爱茶,则是由于它的特质对于人的情感的引导。C.“寂寞南山下,茶烟出树林”属于古人喝茶讲究环境,更爱在山中林下品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赵坪村口,大清早就传来骂声。于是,家家户户的门都开了,趿鞋拖袜的,边走出门边用木梳刮头发的,端着早饭碗往嘴里扒拉饭粒的,背着满背篓衣服手里拿根棒槌到河里洗衣服去的,挑着空桶从菜地刚浇粪回来的,都统统把目光对准了一个人:大队部坡下住着的老门媳妇。
②只见老门媳妇站在大路中间,正跳跳跶跶地指天指地在那儿开骂。大伙儿一看纳闷儿:平日里温良老实的人咋突然母夜叉起来?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