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3/18 15:42: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6130字。

  罗湖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普遍认为汉语难学难教,语法尤其如此。因为难学难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口语”和“书面语”并进还是分开的争论;而对于语法之难,一方面是语法理论繁杂且分歧重重,令人莫衷一是;一方面是教学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基本还只能凭经验。这都发人深思: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
  阅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似乎能破解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疑问。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对汉语语法有了创造性认识。
  孟教授在书中回答了“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的问题。他阐述了古文“意内而言外”的概念。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要表达“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很多场景下,对话不仅要讲究吐字发音,更要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变化,来体现说话人的心态、逻辑意向、话外之音等等,这时,语言不仅要“以字显意”,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古文中这些“辞”大多是假借来的。借用一个现成有意义的汉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起到文章中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的作用。孟教授认为这都是先贤大儒们对汉字创造性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极丰富的文化承载力,既可微言大义,也可蔚为壮观。
  孟教授还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语言界的大师们就在探索汉语自身的规律。与印欧语系的“以音表意”、文字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相比,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意”以形和声音形式的双重表达。汉语的文字和口语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汉字是字形直接表意,发音是隐而不显,从文字到思想不必经过声音环节,走的是视觉路线;而口语是以音表意,不必经过视觉环节。随着大一统文明的推进、文章的发达,口语又受到了文字的影响与制约。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音、义完美统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辞”的角度虽小却能让人理解文言与口语的区别,更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
  B. 先贤创造性运用汉字主要体现于假借虚之又虚的“辞”,赋予新意来“托精神传语气”。
  C. 印欧语系的文字创制是为了高效反映语音、记录语言,文字附着于语言而产生意义。
  D. 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文字和口语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书评首先交代了“汉文化热”却汉语难学难教的背景,引出写作这篇书评的目的。
  B. 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印欧语系与汉语规律作比较,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
  C. 本文呈现总分评析思路结构,首先总评书的特点,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思路清晰。
  D. 本文贯通了孟教授书中的论点和自己的评析,这种写法增强了书评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一般很讲究修“辞”,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会讲究修“辞”。
  B. 古文是“以字显意”、“加辞足意”,那么,阅读古文就要重视“之乎者也”这类“辞”。
  C. 既然汉语本身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
  D. 加强传统语言文字的研究,积极传播古代经典文学,这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卧    铺
  阿城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我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