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4160字。
高一月考(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测评(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摸索(suǒ) 麦糟(zāo) 氾南(fán) 夜缒(zhuì)
B. 竹篙(gǎo) 斑斓(lán) 遏止(è) 共其乏困(gōng)
C. 杞子(qǐ) 被八创(chuàng) 阙秦(quē) 杯杓(sháo)
D. 青荇(xìng) 颓圮(pǐ) 秦伯说(yuè) 数目(shù)项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正误。本题中,B项,“竹篙”的“篙”应读gāo,“竹篙”指撑船的长竹竿,“篙”与声旁“高”音同。C项,“被八创”的“创”应读chuāng,此处的“创”是名词,意思是“伤”。“创”是多音字,读chuàng 的时候,意思是“开始(做)”,读chuāng的时候,意思是“创伤”“使受损伤”。D项,“数目项王”的“数”应读“shuó”,意思是“多次,屡次”。故选A项。
2.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谁主沉浮(诗中指盛衰) 颓圮(坍塌,破败)
B. 浪遏飞舟(阻止) 百舸(小船)
C. 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 指点江山(评论) 寥廓(宇宙的广阔)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字义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百舸”的“舸”如解释为“小船”,与诗歌中的情境不合,“百舸争流”源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诗中描写的是碧透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生气勃勃。“百舸争流”是说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舸”应解释为“大船”。故选B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他,常 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②在师傅和地主的 声里过着日子。
③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 。
A. 悄悄 叱骂 凌侮 B. 静静 叱骂 欺负
C. 悄悄 责骂 凌侮 D. 静静 责骂 欺负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是考查一般词语还是成语或关联词,如本题考查的是一般近义词语的运用,这就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再结合语境进行选择。“悄悄”,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另外,也表示“小声地,偷偷地”的意思。“静静”,很安静;很清净。第一句中,句中应是说“偷偷地”走到她的家里去,是指(行动)不让人知道,应使用“悄悄”。“责骂”,指用严厉的话责备;“叱骂”,叱责,责骂。前者强调“责备”,后者突出“呵斥”。第二句中,是形容“师傅和地主”的呵斥声中过日子,应使用“叱骂”。“凌侮”,欺侮,侮辱;“欺负”,用态度、动作、言语等对对方的身体、精神造成伤害的一切行为的统称。第三句中,句中是说“人世生活”的侮辱,应使用“凌侮”。故选A项。
【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责骂”和“叱骂,不同的语素是“责”和“叱”,“责”意思是“责备”;“叱”,意思是“大声呵斥”,突出声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4.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B.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迅疾)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然后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答。本题中,D项,“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中“卒”如解释为“迅疾”,则与后面的“尽失其度”不合,从语境来看,应是事情突然发生,朝堂内的臣子都没有意料到,所以都失去了他们的常态,句中的“卒”应是同“猝”,意思是“突然”,故选D项。
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 缓不济急 B. 同舟共济 C. 假公济私 D. 无济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