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篇,约27620字。
厦门翔安一中05—06学年高三(上)语文现代文练习(1)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稷下之梦
齐国的稷下学宫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不倒塌的纪念碑。这是出现在齐鲁大地上,文化和学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不仅是齐鲁,而且整个的中国政治、学术和文化的历史,都因为这一页的翻开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它引人想象,给予整个民族的精神活动以极大激励,并影响和塑造了我们的民族。
当年在齐国都城临淄西门即稷门外,建立了"稷下学宫",招来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最著名的学者有淳于髡、邹衍、田骈、接子、慎到、宋钘、尹文、环渊、田巴、鲁仲连、荀况和孟轲等近八十人。他们—律被列入上大夫,给予优厚的待遇,受到极大的尊宠。稷下学宫在战国时代是各派学者汇聚的一个中心,前后历史约有—百四十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史和精神史上的一个奇迹。
稷下学宫的建立是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和自信为基础的。当时的齐国是整个中华文化经济的中心,而齐都临淄是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人物都到过学宫游访和讲学。稷下学宫的文学游说之士通常被称作为"稷下学派"。
稷下诸子之学并不是一个统—的学术派别,而是自春秋以来多种学术派别的集合体。他们不仅来自不同国度,而且来自不同阶级阶层。他们各自隶属于那个阶层和派别,是思想和精神的代表。他们一起合奏了一曲百家争鸣的交响乐章。但无论什么学派,都热衷于"作书刺世", —个"刺"标明了他们强烈的知识分子性,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宽容大度的思想政治环境,一种可以茂长学术和艺术的参天大树的丰沃土壤。只有这种土壤才可以发掘和浇灌,以至最后的生长和收获。贫瘠的土地是无法承受这种发掘、冲涮和浇灌的。
史书对齐国的记载是这样的:"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一个"宽缓阔达",准确而传神地描述了当时的精神状态、社会环境、风尚习俗。整个社会的特质被凸现了。一个政治集团、一个文化集团的自信,必定来自一片土地的自信,没有这种自信就决不会出现"宽缓阔达"。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正向着融合与统一的方向发展,而稷下学宫则成了这个时期多种文化交流融汇的中心。"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坚决维护你发言的权利
祖脉的意义
周 涛
新中国五十年,大西北五千岁。
说来惭愧,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却从未来朝觐过人文初祖的民族圣地——黄帝陵。总是戏称自己是“半个胡儿”,其实哪里是呢?纯种的山西汉人之后裔才是绝不掺假的。我承认,每个民族都有为自己的种族自豪的权利,但我更为自己的种姓自豪。我还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明品格和多种长处,但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长达百年的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与勇气。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和韧性生命。我们并不贬低别人,但我们不朽。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文明的创造者已经湮灭了,唯有中国仍然硕果仅存。她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奇迹般地抗拒了衰朽的大势,并且重新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这一切,都深远地系结在黄帝陵之根脉上,都来自她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
只有到了大西北的华夏源脉,两河源头,才会思考并忽然领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白种人眼珠是蓝的?头发是金黄的?那是欧洲诸岛周围的海水映蓝的,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染黄的;为什么黑人的皮肤那么黝黑、肌腱那么浑圆?那是赤道非洲的阳光和草原造就的。同样,我们的黑发乌睛和黄壤般的皮肤,也是大西北的土地和黄河这些染色体赐予的啊!——所以连我们的祖先也叫“黄帝”。
黄种人,你有秋天的颜色,成熟麦田的颜色和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