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共25题
赣州市2005—2006学年度
高三年级语文巩固训练试卷(一)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跻身 畸形 放荡不羁 无稽之谈
B.驾驭 熨贴 卖官鬻爵 瑕不掩瑜
C.勖勉 和煦 六畜兴旺 酗酒闹事
D.饯别 靓妆 从谏如流 引以为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辐射 出奇制胜 气冲霄汉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厮打 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偷鸡不成蚀把米
C.赝品 忧柔寡断 贸然行事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斡旋 无耻谰言 销脏灭迹 皇皇不可终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 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
去了衷心的祝福。
②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 能力。
③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 ,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④加拿大政府最近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 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活动。
A.一齐 鉴赏 熟识 敦促 B.一齐 鉴别 熟悉 敦促
C.一起 鉴赏 熟悉 督促 D 一起 鉴别 熟识 督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B.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C.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D.某些用工单位招聘农民工时许诺的工资等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皮膏药又是什么呢?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B. 要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C.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很高兴看到国际足联不久将批准通过《世界反兴奋剂法》。
“国际足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很重要,”罗格说,“它将向其他国际联合会和政府传递一个积极信息。”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它金属……等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
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