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08
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
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教学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
预计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文、考查点、能力要求、题型等都保持相对稳定。
1.选文情理兼容,散文、小说并重。近三年命题大都以中外现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为素材,有短篇文章,也有长篇节选,字数约1 000。
2.考查重点突出,形式灵活。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个性化阅读以及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特别注重对作品形象、内涵的把握和结构的分析。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麦 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