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90字。
[真题回顾]
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2.(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3.(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情报告]
2016-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材料提要 材料形式 命题特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漫画“进步了,退不了” 生活现象类 ①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高考作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②重视多种能力的考查。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高考作文突出考生语言表达的核心素养,重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考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③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高考作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材料,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真我风采。④增加任务驱动元素。为了更好地落实高考改革的要求,高考的作文试题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因素
一、审题与立意
《考试大纲》在作文考试要求的“基础等级”中,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高考作文是否“符合题意”至关重要,它决定评卷教师对考生作文水平判断的第一印象,因而成为影响考生作文得分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所谓“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考生在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
文章要做到“符合题意”,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的认读与理解;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的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作文,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高分,而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的好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为了使高考作文“符合题意”,考生在审题时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考生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不清,常常会失之千里。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抓住题眼,就能明确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