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上海市封浜高中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4920字。
2018学年上海市封浜高中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应用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3)__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5)苏轼月下泛舟赤壁时吟诵前人的诗歌,其中有一处描写了用桂和兰做船桨、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画面。这两句是“_______ ,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答案】 (1). 知者乐水 (2). 不舍昼夜 (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4). 羽化而登仙 (5). 归棹兮兰桨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棹、桨、溯。
2.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接近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能力。题干是“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含义接近的一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表达了苦苦追寻后突然有所得。A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是说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B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表达了苦苦追寻后突然有了转机,有所得。C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表达了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某一东西),而为之“憔悴”,却为之“不悔”。D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首先,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其次,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再次,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