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73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重庆市合川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它的建设性是要树立起文学坚定的自信心;它的自信心,既是对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不管我们从怎样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不管我们的文学观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方块字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后、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你用方块字写作,你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你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不管你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管你有怎样的文化偏好,也不管你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取向,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成为你最后的身份标识。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你也因此而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
所以“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既然你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脚踏土地,直面现实,把自我完全熔铸于现实主义的大地,还是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管你是宏大叙事,还是彻底个人化的写作,你都必须依靠方块字,你都无法躲避方块字所带给你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绝不是要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我们渴望的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我相信:中国的当代文学最终将证明,现代汉语不是因为全盘西化才保留下来的,而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保持了鲜明的特性,是因为现代汉语不仅没有被别人完全同化,反而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不错,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别人的历史曾经血腥、剧烈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可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语言的自觉,这个过程必然期待着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建立,这也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产生的过程。
(节选自《当代作家评论》,有删改)
1.下面关于“伟大的中国小说”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用方块字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传统并深刻地表达自我。
B.更容易与世界接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C.无论运用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手法,都要依靠汉字来表达。
D.只有自觉运用现代汉语,“伟大的中国小说”才能够产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建设“伟大的中国小说”,需要树立文学坚定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指的就是每个写作者要敢于面对自我能力的挑战。
B.华语作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文化偏好或审美取向,但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他们的最终限定和身份标识。
C.用方块字写作,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
D.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既不能搞全盘西化,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也不能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把自己囚禁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用方块字表达自己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也几乎成为最后的特点。
B.任何人在进行宏大叙事和个人化写作时都必须依靠方块字,都会无法躲避它所带来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C.中国的当代文学将证明,现代汉语得以保留下来恰恰是因为它保持了自己鲜明的特性,并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在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曾被别人的历史改变,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改变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4-6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