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400字。
湖南省常宁市一中2006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陈京龙命制
(2006-3-25)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词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洞穴xuè 桎梏 gù 厉兵秣mò马 奴婢 bèi
B、踏勘 kān 记载 zǎi 惊魂甫 pǔ定 饿殍 piáo
C、舞蹈 dào 奴役 yì 不系 jì之舟 毗pí邻
D、侥jiǎo幸 唠láo叨 瞠chēng目结舌 重zhòng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琤。浣沙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暄闹着归来,渔人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B.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籍和快乐。
C. 阿Q便要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D.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此
表达内心的感动。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常宁一中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理念先进,是一所很有品味的学校。学校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家的先进经验虽然要学,但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终会丧失自己。
B. 强调规范答题好,这其实是在培养认真细心严谨的行为习惯,好作风是“规”出来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C. 每位同学要善于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成功搭建平台。平台是什么?是知识。我们从现在起就得要处心积虑地积攒知识。
D. 高三的生活也许有些枯燥,也会有些烦恼,但可以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师生们相濡以沫,可以感受到温情的甜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常宁一中新校区气势恢弘,各种建筑布局合理,教学楼、综合楼、食堂豪华而气派,见之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B.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C.在中国和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看着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细长双腿的仙鹤和身体苗条的白鹤,脸上不露一点声色。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