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教案(6份)
- 资源简介: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送别诗 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咏物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送别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古诗鉴赏定势思维-羁旅诗 教案 Word版.doc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古诗鉴赏定势思维-边塞诗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三
适用区域 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边塞诗、古诗鉴赏知识点全覆盖。
教学目标 掌握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会定势思维和边塞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 运用定势思维,掌握边塞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 提高边塞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王国去欣赏边塞诗这朵奇葩。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鉴赏提示: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古诗鉴赏-羁旅诗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三
适用区域 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羁旅诗
教学目标 掌握羁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 提高羁旅的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的羁旅诗。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鉴赏提示:
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羁旅诗概述
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
……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咏物诗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三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咏物诗,诗歌鉴赏知识点全覆盖。
教学目标 掌握咏物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咏物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咏物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 提高咏物的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咏物诗。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两首咏物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鉴赏提示: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咏物诗概念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知识点2
咏物诗的类型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如贺知章的《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