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5500个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项链》(2课时)
薛城奚仲中学高宏
课前预习:
1.通过上网或查阅其他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的背景,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中的第2题。
2.自主阅读文章,用圈点批注法标划重点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中的1—3题。
3.读文章,说说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结合本文的学习,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能用自己的眼光客观地分析;对本文的主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元化地解读。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探究主人公命运改变的原因。
2.找出对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评价任务:
1.通读文章,了解小说的情节。
2.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探究主人公命运改变的原因。
3.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并学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讨论,多角度地了解小说的主题。
5.通过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伏笔,学习这种巧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吗?
(2)说说文章中你最欣赏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要求:阅读文章后,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把自己的体验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能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展示结果,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巧妙的布局等教学。
明确:(1)学生班上展示。
(2)学生班上展示。
(3)“项链”是线索。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