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13 9:03: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080字。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但“常”与“纲”却有 不同。“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 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 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班固《白虎通德论》对 “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 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 最完整的解释。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 “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 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可以看出,“五 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 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其他四常无须举例。以此而言,这确 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古人以“礼乐”治国,他们认为“三纲”和“五常”都是“礼”的一部分。董仲舒提出 的“三纲五常”、《白虎通德论》提出的“三纲六纪”等都属于“礼”。朱熹《论语集注》 中认为“三纲五常”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不会变的,所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三纲” 属于伦理制度,是可变的;而“五常”属于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由于 时代的局限,将“礼”的总原则和“礼”的具体形式混到一起。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 不加区分地批判“三纲五常”,五四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不利于清理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的。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非常广泛,远非“三纲五常”所能涵盖。像墨家的“兼爱”、道家的 “自然”、佛教的“慈悲”就不在“三纲五常”的范围。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 的系统或与之相关,如仁可对应诚、恕、慈、宽;义可对应公、志、勇、刚;礼可对应让、 恭、孝、俭、惠;智可对应和、敏;信可对应忠、毅,等等。但还有很多规范在这个系统以 外,像乐、忧、贞、温、直、中、廉、节、健、合、良知、正心,等等,还可以找出很多, 用现代的伦理学分类,这些道德规范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很多范畴都是中性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 资源。
  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缺失就在于维护等级和特权,践踏人的个性和尊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 存亡的关头,人们反思传统,看到传统的不足,甚至不惜用全盘否定的方式来激发国民的觉 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 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不能只见糟粕,不见精华。
  (摘编自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三纲五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三纲五常”简称为“纲常”,而实际上“纲”与“常”的性质却大不一样,“纲”属于伦理制度,而“常”则是道德原则。
  B. “三纲”是从政治、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规定君臣、父子、父亲的关系,“五常”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道德原则上进行普遍性要求。
  C.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三纲”和“五常”,班固则对“五常”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了。
  D. 在对“五常”的解释中,孟子与班固不同,他的解释立足于“四端说”,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人具备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班固提出的“三纲六纪”都属于“礼乐”治国中的“礼”的范畴,这个“礼”不同于“五常”中的“礼”。
  B. 认为“三纲五常”改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不变的是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这是错误地将“礼”的具体形式和“礼”的总原则混到一起。
  C. 虽然“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但还是很多儒家伦理规范在“五常”之外,它们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D.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很广,“三纲五常”无法涵盖,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等虽不属于它,却又都属于中国传统道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五常”便成为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它也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到今天仍然还没有过时。
  B. “三纲五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自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曾维护封建专制社会的等级和特权而遭到批判。
  C. 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唤醒国民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但在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今天,我们对它既要批判,更要继承。
  D. 本文从“纲”“常”说起,谈到古人的相关解释,指出人们错误地批判“三纲五常”的原因,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范畴及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弹一星”郭永怀
  胡晓青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 1909 年 4 月 4 日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