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讲练测,打包3套)
- 资源简介:
约7830+14290+11930字。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时间:50分钟,分值:8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登快哉亭①
陈师道②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出自苏轼《快哉此风赋》。②(陈师道)北宋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宋史》说他“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请的第一句描写江水沿着城墙曲折而流,城随江流转向而同其曲折。
B.诗的第二句描写泉水冲激乱石,飞沫四满,哗哗作响,有意突出环境的喧闹。
C.颔联描绘山间落照,“隐”“依”用词贴切,赋予客观的自然景象以人性。
D.尾联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不得不走,表达出一种兴犹未尽的无奈,烦闷心情。
E.全诗层次分明,前三联写亭上所见之景,结尾才总出“登临”,以情煞尾。
【答案】BD
(2)前人牌价第三联两句“有无穷之味”,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①这两句融情于景,含蓄蕴藉,寓意深刻;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生动。②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白云舒卷自如,自由自在,悠闲自得。③横空而过的飞鸟,是人生匆匆的象征;白云的悠闲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恬淡寡欲、平静无波。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概括,此题要求赏析诗歌第三联的精妙之处,从意象的选取看,横空而过的飞鸟,是人生匆匆的象征;白云的悠闲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恬淡寡欲、平静无波;从艺术手法
……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精讲目标
1.回顾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技巧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技巧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
考向一:鉴赏语言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
专题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夯实基础
1.【2018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 ①什: 《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 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答案】BD
(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答案】①颔联生动描写鸳鸯的多情重情。②运用细节描写: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两个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用“暂分”和“只渡”对举,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③用词精妙:“ 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顿挫传神,造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缠绵、深挚感人。该联表达了诗人对鸳鸯的喜爱之情。
【解析】题干是“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