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一)高二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850字。
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一)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2《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与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大体差不多。
B.中国古代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情怀异曲同工。
C.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其作品《桃花源记》可见一斑。
D.因为山水画中能展现出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所以山水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此外有例证、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人比西方人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当今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足以证明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人居理想几千年未变。
B.《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D.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大多数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