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打包12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24 20:51: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1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打包12套)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0快递产业201810041155.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1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10041156.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2城镇化城市化201810041157.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1大数据201810041154.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2人工智能201810041158.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3国民阅读201810041159.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4共享经济201810041160.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5精准扶贫201810041161.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6一带一路201810041162.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7移动支付201810041163.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8留守儿童201810041164.doc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9文化自信201810041165.doc

  大数据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
  材料二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是指人们依托互联网而将自己的行为信息与人际间的互动信息以互联网能识别、分析与保存的方式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互联网中大数据的价值再造过程如下图。
  (摘编自章政等《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体制》)
  材料三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摘编自过国忠《“神威•太湖之光”,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雪梅、顾庆赟《超算,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
  材料四
  “神威•太湖之光”背后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
  早在2015年夏天,以清华大学为主的科研团队就来到无锡。这群年轻人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要为这款完全国产化的超级计算机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超算团队当时的工作环境简陋,甚至连空调都没有。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是艰巨的。“机器是全新的,硬件是全新的,软件与应用都不完善,只能迎难而上。”29岁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甘霖说。当时,唯一的优势就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快速学习与大胆尝试是团队的优势。
  团队里的王冬见证了“神威•太湖之光”成长的整个过程:从被欧美技术封锁,到研制出完全国产芯片,再到完全国产化的超算诞生,并成为具有全世界最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最后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王冬说,这是一个“彻底强大起来”的过程,中国的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摘编自李超《攀上世界超算最高峰,青春闪耀“太湖之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B.人类社会借助技术手段在信息空间产生的大数据映像,有一部分经过互联网的识别、分析与保存,有可能被收集、整合,应用于生产生活。
  C.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的体量更大,但这不是目前大数据应用的主要难点,因为体量大带来的挑战可以通过扩展计算机系统得到缓解。
  ……
  国民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煤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
  ……
  城镇化(城市化)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战略实际上是将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划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业转变,即离土不离乡,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职业的非农化;第二阶段是地域转移,即离土又离乡,将人口从农村引入城市、迁移到城镇集居起来,实现居住空间的城镇化;第三阶段是身份转换,即不仅改变了职业和居住环境,而且在户籍上也转变成了城镇户籍,实现了人口数量的城镇化;第四阶段是角色转型,使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属性各个方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角色的市民化。当前,第四个阶段的转变已经开始,但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却尚未完全启动,这就造成职业的转变、地域的转移、身份的转换并没有产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致使城镇化战略不仅效果难以充分体现,而且质量也难以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抓住城镇化的本质,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便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文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材料三
  中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原应大有作为,但出人意料的是,近年出现了“逆城市化”异象。部分城市人群离开城市,流向更小的城市或者返回农村地区,“逆城市化”现象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有人认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过早出现的这类“逆城市化”现象,对今后的城镇化发展不利,对处于工业化后期以及人口红利衰减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不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