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00字。包含能力阐释、技法例说、课文链接、实战演练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内容详实,实用性强。
“思有路,文有纲”
话题作文“思路与结构”写作指导教案
作者:杨春河
教学目标:具有开阔严密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能够安排合理清晰的结构
课时安排:3课时
一、能力阐释
1.精巧构思路的能力。
思路是指作者的运思过程,作者思有路,文理方可通。思路的能力是作文最基本的能力。
(1)思路的开阔能力。所谓开阔是指思路充分打开,突破某一点的束缚,走向广阔的联系空间,交织成意蕴丰厚的信息网络。作文如织网指的就是此意。开阔思路的模式常见的有五种。
一是时间上开阔。眼前、过去、未来,彼此牵连,相机拓展。
二是空间上开阔。远近、高低、内外、水陆等彼此关联,联系迁移。
三是感观上开阔。视觉(形、色、物、象、行、神),听觉(谈、笑、哭、泣、声、势、动、静),嗅觉(各种气味),味觉(百味品尝),触觉(把玩抚摸),感觉(内心觉察体验),彼此联系,相机迁展。
四是层面上开阔。正面、反面、侧面,主面(主流)、次面(支流),表面(现象或形式)、里面(本质、内容),单面(个体、局部)、众面(集体或整体),量面、质面,相对面、绝对面,困难面、发展面,物质面、精神面,等等。多面观察走笔,辩证联系迁移,你的思
路必然活跃开阔。
五是逻辑上开阔。总分、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假设、推导、证明、概括、演绎,因需而用,必要时可以若干个连动互迁。
此外,设喻、比拟、排比、反复、引用(用典)等,虽是语言上的修饰,但可借此开阔思路,拓展行文,丰富内容。象征、映衬、纵擒、扬抑、虚实相生、复现叠映等,虽是表现技巧,但借助于技巧的娴熟运用,自然开阔了思路,丰富了意蕴。
开阔思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
联想是指由于受到某一事物的启迪,触类旁通,因而回忆起某个人、事、景、物、情、理等。联想的旁通就是思路的开阔。以时间上的开阔为例。眼前与过去、将来的联系是建立在某种相似(类比)性、或相关(接近、因果)性、相反性、整分性、象征性基础上的,借
助于相似联想,或是相关联想、相反联想、整分联想、象征联想,我们的思维便辐射八方,思路大开,笔下内容(人、事、景、物)得以活跃。思想感情得以丰富,文章的天地得以扩大。空间上、层面上、逻辑上的开阔,凭借的也是联想的拉动。写这类文章,不会联想,就不会有思路的开阔。
联想的高级形式是想象。想象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可以突破现实的种种限制,使表象自由地联结起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如“白发三千丈”、“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孙悟空一个跟头翻过十万八千里、机器人统治着“未来世界”……幻觉、梦境,神话、传奇,可能、现实、理想在想象中融为一体。是创造性想象使作者
“神骛八极,心游万仞”。所以,在中学生的散文写作,尤其是鉴赏文写作中,创造性想象训练应作为思路开阔的一种必备,花大力气孜孜以求。无论是对中学生的眼前写作,还是他们将面临的应试写作,还是培养未来的文学新星。这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训练。
(2)思路的严密能力。失去严密,思路的开阔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开而无序,阔而无致,杂乱无章。严密的前提是清晰。仅以记叙类文章为例,思路的清晰是指所涉内容(人、事、景、物、情、理)发生、发展的线索清楚,过程明晰。清晰了就能避免模糊、混乱。思路的清晰依托于线索的贯穿,线索是由所写对象和文章主旨决定的,通常表现为五种构线 法,即:实物线索,人物线索(精神、品格、个性等),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游踪(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