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关于比喻的修辞格
所谓比喻,是指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尤为重要,因为修辞句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常常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口”。下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比喻句。
一、比喻句常见的三种类型:
一类是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好象、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如、像、似”这一类的喻词。例如:
1.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颐和园》)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
一类是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
1.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
2.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燕子》)
另一类是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没有喻词。例如:
1.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新型玻璃》)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